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 > 教育線上> 生命教育的十堂課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

教育線上

字級

生命教育的十堂課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

【人間社 鄭淑滿 台北報導】 2024-05-19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普門教師分會5月16日在台北市中山國中舉行「生命教育十堂課」,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鄧淑明主講「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」, 7及8年級學生共16個班級,近480位參與。

「三好校園」中山國中提倡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鄧淑明問大家什麼是服務?學生們表示,因為需要,所以提供服務的機會;服務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,也讓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得到服務。其中有名學生說:「服務就是幫助別人,然後把幫助別人當成一個習慣,持續做下去就會很快樂!」這個答案呼應了鄧淑明的理念:只要能對人產生正面與良善的影響,都是服務。

鄧淑明說明服務有四等:第4等是以勞力換取金錢;第3等是用感情換取關照;第2等是以善心服務大眾;第1等則是用無我精神奉獻,並且鼓勵大家,「人生以服務為目的。」

鄧淑明也以「蚊帳大使凱薩琳」5歲時寫信給比爾蓋茲募款成功,讓非洲兒童因瘧疾死亡,從每30秒1人,減少到每120秒1人;德國的菲力斯發起「為地球種樹」運動,影響全世界;飯店大量丟棄的肥皂回收消毒,如何運用「再生肥皂」守護開發中國家孩子的健康?以及幫助學生圓滿大學及碩士班的學業等善舉為例,鄧淑明勉勵大家,要培養自己對於國際事務的興趣、對國際文化的敏感度,思考自己的視野,最遠能看到哪裡?及「服務」如何能與世界接軌?

中山國中輔導主任程秋梅,代表校方頒發感謝狀,感謝舉辦這麼有意義的講座,讓學生除了學校課程之外,也培養服務的精神,並鼓勵學生要有國際觀,在生活中要力行三好,多關懷社會、服務人群。
12345678910第1 / 158頁
追蹤我們